私募基金逐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2
私募基金逐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
2018年以来,已经有近10只以“新能源汽车”为主题投资的私募基金,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(下称“中基协”)备案。
尽管在备案私募的大军中,“新能源汽车”私募基金只是非常小的一类,但资本的偏爱已经显现。
上周五,在北京紫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(下称“紫峰投资”)举办的一场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智能制造闭门研讨会上,见到了一位特斯拉前高管,他表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能已超过200万辆,预计整个市场会在2025年左右起来。
资本看中“新能源汽车”
和许多“年轻”的私募基金一样,这家从北京特地来南京,举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智能制造闭门研讨会的私募基金——紫峰投资,也将自己的投向,定位在了新能源汽车、智能制造、消费升级和互联等新兴产业上。
按照紫峰投资对自己的介绍,公司目前在运作的产品有6只,其中1只已经备案,2只正在备案。
通过中基协公开信息看到,1只已经备案的叫做紫峰消费甄选私募基金,正在备案的2只,其投向都和新能源汽车相关。
为什么要投新能源汽车?紫峰投资执行董事杨小宁在接受采访时坦言,最典型的一个例子,如奔驰都宣布要在2022年之前将旗下汽车产品线全部实现电动化,全面停产停售传统燃油车型。“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大趋势。”
在私募行业里,紫峰投资并非个案。在基协站看到,2018年以来,已经有近10只以“新能源汽车”为主题投资的私募基金在协会备案。
从整个融资市场看
研讨会上,南京本土一家投资公司的负责人表示,投向“新能源汽车”的资本,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有“井喷”的态势,“不仅私募基金、包括产业基金、政府引导基金等都在投。”
长三角地区最集中
看好“新能源汽车”似乎成为市场共识。但在实际投资中,仍然面临许多风险和问题,如由于市场还未完全起来,需求问题;技术上的障碍,电池问题;应用场景上的,充电问题等。
“资本在细分投向上差距也很大,很多私募觉得要投动力上的、充电上的、电池上的;我们可能更看好零部件、产业链上轻量化的内容等。”紫峰投资执行董事杨小宁解释。
在研讨会现场了解到,不仅是资本看好“新能源汽车”,在长三角地区,已经有传统汽车生产供应商以及相关模具、机械制造等传统厂商,开始转型“新能源”汽车领域。
杨小宁坦言,目前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“新能源汽车”产业链公司、“新能源”汽车投资资本最集中的一个聚集地区。
不过,“新能源汽车”到底能不能发展起来,什么时候发展起来,说到底还要看市场需求。
研讨会上,见到了一位特斯拉前高管,他表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能已超过200万辆,但目前市场需求最多也只有200万辆,需求还要时间去提升。他预计,整个市场会在2025年左右起来。“到时候,电池、充电桩的发展就都不是问题了。”
- 爱卡试验室6网约车分时租赁大乱斗
- 奥迪A6Hybrid对比雷克萨斯ES30
- 北汽副总工林逸应鼓励多种新能源路径并行
- 近一半新能源专用车达不到明年补贴要求业界
- 戴兵合肥累计示范运营新能源车2018辆
- 降低地图依赖苹果自动驾驶专利曝光1
- 一周热点4月新能源车销量超34万辆333
- 台湾升阳科CIGS太阳能电池获德国TUV
- 国轩高科子公司牵手康盛股份投建动力电池基
- 充电不花钱江淮电动车诱惑太原人
- 福建将在高速路布设60个充电站福州辖区1
- 新能源车积分制度即将到来日系车企的难题与
- 2012重庆国际车展展馆信息及参观宝典
- ST株冶超级蓄电池尚处研发阶段未生产销售
- 湖北省电力公司襄樊三桥北充电站工程监理招
- 香港试金大众热身数字化营销